陽春三月,暖意漸濃。映著和煦的春光,新鄉市冬小麥追風趕日、吮露納肥,在拔節孕穗間,愈發碧綠健壯,郁郁蔥蔥的麥田賦予大地一片生機。
農事辛勞,這一季小麥的耕作尤甚。去年新鄉市受洪澇災害影響,小麥播種期無法正常播種,造成大面積晚播;到了12月中旬,越冬期弱苗較多,一、二類苗占比只有64%,還有一些地塊是“一根針”“土里捂”苗情,與常年越冬期一、二類苗占比90%的狀況相差很大。
市農業農村局近日發布小麥苗情通報,今年全市小麥種植面積621.9萬畝,截至3月20日,拔節期一類苗343.3萬畝,占比55.2%,較返青期增加19.9個百分點,較常年減少7.5個百分點;二類苗206.5萬畝,占比33.2%,較返青期減少7.7個百分點,較常年增加1.6個百分點;三類苗70.9萬畝,占比11.4%,較返青期減少12個百分點,較常年增加6.2個百分點。一、二類苗占比達到88.4%,雖然與常年相比有所降低,但小麥生產形勢整體向好。

從越冬到返青、起身、拔節,苗情整體呈現由弱轉壯、遞增轉化之勢,在這根壯葉茂的田間,既有干部群眾的滴滴汗水、深深腳印,更有科技力量的層層加持。
去年秋播時,面對雨澇災害的嚴峻形勢,全市廣大干部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處,千方百計疏通溝渠、排水散墑,搶時整地、播種,大力推廣落實以“種”補晚、以“肥”補晚、以“好”補晚、以“防”補晚、以“密”補晚的“五補”應變管理技術,竭盡全力完成了小麥播種任務。立春過后,市農業農村局堅持以科技促夏糧豐收的工作思路,及時組織了8個“科技壯苗”專家指導組到各縣(市、區),市、縣、鄉三級聯動促春管。針對大面積晚播、三類苗占比偏大的情況,分區域、分類型精準施策,力促苗情轉化升級,為夏糧豐收打下了良好基礎。
4月3日至4月5日是清明假期,衛輝市農業農村局農技服務總站站長劉廣亮一天也沒有休息,他既要及時組織有針對性的春管服務指導,又承擔著包村包戶的個人任務。假日前劉廣亮接到城郊鄉王村村民郭順心打來的咨詢電話,雖然他通過電話對問題予以詳細解答,但他還是不放心,一大早就來到郭順心家的麥田里!袄瞎,氣溫已經回暖,你這塊地要做好紋枯病、莖基腐病的補治,在抽穗前要注意防治銹病、白粉病,但不能簡單一噴了之,一定要按照要求配藥量,做到二次稀釋,這樣才能保證噴藥均勻,同時打藥時要避開中午高溫。小麥生產還有潛力可挖,大家得鼓足勁兒,科學管理一定要跟上……”劉廣亮娓娓道來時,不少村民聞訊圍了上來。郭順心說:“劉站長是出了名的‘出診’快,他不僅能治莊稼病,還總能給俺種植戶鼓勁兒提信心!
去冬今春以來,衛輝市農技部門出動“科技壯苗”小分隊入戶指導3000多人次,舉辦現場、網絡培訓7次,培訓農技人員和種糧大戶600多人次,出臺技術方案、病蟲情報、技術指導視頻等15期,宣傳指導春管措施2000多條。據統計,衛輝市今年全市小麥種植面積50.01萬畝,截至3月底,一類苗由越冬期的5萬畝轉變到拔節期的34萬畝,占比達到68%,苗情轉化又快又穩。
在新鄉縣朗公廟鎮前小莊村的麥田里,市農技站站長張東升蹲下身子,用力拔起幾株麥苗,輕輕去除根部的泥土,仔細觀察后開出了“方子”:“你這苗分蘗有六七個,大蘗多,次生根也多,群體足,是典型的一類壯苗。在拔節末期結合澆水,每畝追施尿素10公斤~15公斤,促穗大粒多!钡云骆偽鳡I村種糧大戶崔長學家的麥田有點片小麥葉子枯黃,他打電話約來了張東升!澳氵@塊地是除草劑甲基二磺隆藥害,主要原因是施藥時間偏早,2月底氣溫偏低造成藥害,一般3月10日前后用此藥才安全。你現在抓緊時間用聚天門冬氨酸、胺鮮酯等微肥農藥補救,盡量避免損失!边B日來,張東升與市、縣農業農村局的農技人員一起,分赴各鄉鎮開展技術服務,在田間地頭開出不少好“方子”。
“用科技手段促苗情轉化升級,一、二類苗占比達到88.4%,這個來之不易的成績飽含著廣大人民群眾的辛勤汗水、農技人員的不懈努力。目前距離小麥收獲還有兩個月的時間,豐產豐收的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全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將持續深入開展‘科技下鄉’活動,農技人員繼續蹲在田間、守在地頭,與廣大種植戶一起,以‘養根護葉、防病治蟲、防范災害’為重點,共同抓好小麥中后期管理,把關鍵技術應用到大田里,實現‘穩穗數、增粒數、保粒重’的目標,全力奪取夏糧豐收!笔修r業農村局局長張文亮滿懷信心地說。(新鄉日報全媒體記者 蘇洪峰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