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訊(大象新聞記者 崔學慶 實習生 陳培雷)為充分發揮好簽約杞縣的市級科技特派員服務團示范引領、高層次人才技術推廣、農業成果轉化資源優勢,在當前設施蔬菜大棚科學種管的關鍵時期,以服務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技術需求為抓手,送技到戶,農藝措施到“園”,助力鄉村振興。3月9日,杞縣科技特派員聯絡員宋慶凱邀請開封市蔬菜科學研究所服務團負責人趙新彬等一行5人深入平城鄉,為平城鄉立農人農作物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大川農作物種植合作社在當前設施大棚蔬菜種管遇到的難題把脈問診,對癥授“技”,科技助力蔬菜產業綠色健康發展。
服務團一行首先來到立農人農作物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建成50余座塑料大棚園區內,同合作社負責人梁迎軍進行現場交談,對當前科學種管要點進行詳盡解難釋疑。據悉,立農人合作社成立于2020年,承包孫寨村集體土地100多畝,為達到一年四季有收益,負責人探索農作物輪替種植,除主栽品種蜜瓜之外,園區大棚內作物有芹菜、羊肚菌等。
服務團一行逐棚察看蔬菜長勢,分門別類進行技術指導,并對基地綠色瓜菜統籌輪作、提高大棚復種指數提出生產建設性意見。
在蜜瓜大棚,服務團一行對蜜瓜棚區增設灌溉、加溫等設施的做法表示肯定。對當前管理技術要點,進行指導:統籌好水肥。進入花期前,做好水肥管理,要嚴格控制土壤水分,防止幼苗旺長;適時調溫。根據天氣情況靈活掌握通風口的閉合,根據土壤墑情進行中耕、覆膜、掏苗;生長期注重管理。整枝打杈、水肥管理等關鍵時期管理務必保障到位。
在芹菜棚,重點交代需勤通風,保持棚內適宜的溫濕度,白天溫度控制在15-20℃,夜溫控制在10-15℃,不要大水漫灌,減低芹菜葉枯病等病害的發生概率。
在羊肚菌棚,根據出菇期管理技術要領,指出羊肚菌子實體可在10-22℃生長,最適溫度在12-18℃,在子實體長出后,要特別注意控制好溫度和光線,保持好土壤和空氣的濕度,防止羊肚菌干尖,影響商品價值。
隨后服務團一行來到立農合作社辦公室,與合作社負責人進行座談。就“如何打造農業特色產業化,生產經營綠色標準化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進行交流和建言獻策。從園區的生產管理銷售模式、科技示范引領帶動、園區核心競爭力創建、綠色標準化栽培生產技術規程及品牌化打造、電商融合等方面一一獻言獻策,并對栽培模式“蜜瓜—辣椒(茄果類)—筍”周年高效栽培模式提出建議,受到合作社負責人的認可和贊許,表示一定按照要求,積極探索,走出一條農業現代化高效產業化之路。
然后,服務團一行又來到蔣寨村大川農作物種植合作社,對30余座大棚進行實地察看和技術指導,合作社負責人王清山參加。在剛播種的豆角大棚,同合作社負責人現場指出豆角栽培密度不宜過大,以免出苗后幼苗擁擠,出苗后到出角前,應控水控肥、促根葉生長和花芽分化,在秧苗出土后應進行通風、降低棚內濕度,防止秧苗徒長。而后根據合作社建成園區實際情況和負責人的迫切需求,對園區長期發展規劃、工人使用及技術員的培養、綠色生產、品牌創建等示范基地建設方面提出了合理化建議,并對園區茬口安排及周年高效種植模式進行了殷切叮囑。
通過開封市蔬菜科學研究所服務團來杞開展的科技服務活動,依據服務團隊多措并舉發展設施農業園區產業化現代理念,拓展園區瞻長遠、普農技、融電商,推進杞縣全面護航蔬菜產業綠色健康發展,科技助力鄉村振興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濃厚社會氛圍,助力“三農”可持續高效發展。